你能讀懂孩子畫作裡的秘密嗎?

兒童的繪畫看似稚嫩,有些甚至不知所謂,那些畫作正是他們心靈的窗戶。卡琳∙丹納克博士是德國柏林白湖藝術學院的教授,負責該學院藝術療癒深造課程,同時她也是一位資深的兒童和青少年藝術療愈師。今天就讓我們從她與克利斯蒂安∙海因里希的訪談中,來看看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孩子的畫作,以及作為成年人面對孩子的畫作時不應該"妄加評論"。
CH:克利斯蒂安∙海因里希
KD:卡琳∙丹納克博士
CH:丹克納博士您好,從眼前這張五歲小女孩的圖畫裡,您都讀到了什麼?
KD:很抱歉,我得讓您失望了,想要更正確地解讀這幅畫,我還需要許多的資訊。首先我想知道,這幅畫是在什麼時間場合和情境下畫的? 例如,如果畫中大量使用了黑色和灰色,從情緒的角度可以看做是悲傷的表露,但也有可能當時畫畫的顏色選擇非常有限,或者當時空氣裡瀰漫著煙霧,很多人習慣用黑色或灰色才表示煙霧。正確進入孩子畫作背後的世界,我們需要還原當時的情境。
CH:孩子的畫作裡難道沒有一眼就能讀懂的象徵意義嗎?
KD:在藝術治療中,孩子的畫當然為我們提供了隱藏的資訊和含有象徵意義的提示,例如他們所選擇的顏色或者筆下線條的類型。這些簡單的跡象是至關重要的,但它們僅僅只是基礎,符號本身是沒有單一明確的表意的,我們必須透過它們去找出背後與某個孩子 真正關聯的事實。簡單舉例,如果孩子畫了一棟房子或者一扇門,可能會代表著孩子可能沒什麼朋友,或者他們害怕外出。當有這些可能性的推測作為方向和基礎時,我們需要瞭解孩子畫畫時的情境或心態,來解讀他們真實的想法,但是,成年人千萬要注意不要去過度解讀孩子的想法。比如,有些書裡會說,假如孩子筆下的的太陽光線很短,就代表著他們缺乏足夠的母愛,而這恰恰是無稽之談。
探究圖畫中的那些秘密
CH:這代表著我們不能膚淺地單憑一幅畫去瞭解孩子?KD:是的,除了觀察孩子的畫,我們還需要去看看圖畫創作的時間、創作的方式,以及是在什麼樣的情境裡創作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觀察和瞭解那個畫畫的孩子。另外,孩子畫畫時可能會使用哪些材料,他們畫畫時的行為方式,以及他們對繪畫的看法感受,都是很重要的資訊。而這些溝通的過程,就是要首先與孩子建立信任的關係。這也就是為了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一個有效的藝術治療通常需要好幾個療程,因為這是孩子與藝術療癒師建立真正信任關係的唯一途徑。

CH:我很好奇,比如連續接受十次藝術療愈課程,究竟能帶給一個孩子什麼?
KD:有很多益處,甚至可以導致孩子發生深刻而根本的變化。繪畫本身,是一種不需要語言和文字的表達方式,很多孩子在說話時常常很難清晰或精準地表達自己,畫畫這種方式對他們而言就尤為重要。當孩子畫畫時,他們會自說自話,這就是作為藝術療癒師所說的,兒童的畫作時通往他們靈魂的視窗,在那裡我們可以找出讓他們煩惱、不安或者恐懼的事情,然後我們可以借用專業知識去幫助他們。
CH:也就是說通過觀察兒童和他們的畫作,可以確認藝術療癒的診斷方向,那藝術療癒真的可以解決發現的問題嗎?
KD:可以多種方式並用使其產生有效的療癒效果。一方面,畫畫本是就是打開孩子困惑的開關,通過畫畫,孩子可以把內心深處令他們沮喪害怕的東西都統統表達出來。另一方面,藝術療癒師也可以即時進行干預並使用適合的療癒方案。比如,一個孩子總是會重複地畫某個怪物來表達他所感受到的威脅,那麼我們可以引導他們換一個方式去描繪這個怪物,可能它不再那麼面目猙獰,或者教他們把怪物畫進一個坑裡。藝術療癒對行為模式有問題的孩子很有用,尤其是那些容易動怒好鬥的孩子、有社交恐懼症或過於害羞內向的孩子。
將藝術做為多元發展的一部分
CH:那對於正常健康的孩子而言,藝術療癒也有助於他們的個人成長嗎?
KD:不一定非得是療癒,因為藝術本身就在很多方面都能促進一個人的全面發展。當然我所說的藝術不局限於用彩色鉛筆作畫,還包括了水彩、粘土等許多材料,基本上只要是能讓人親自動手去做的手工都在藝術範疇內。這種創造性的過程大大促進了孩子整體和精細的運算技能,能有效釋放和增強創造力,同時也給了孩子一個勇敢表達真實自我的機會。
CH:作為父母,我們又能為孩子做點什麼呢?
KD:其實很簡單,做點力所能及的。首先,您可以讓孩子多接觸畫筆,給他們營造一個輕鬆和自由的創作空間,讓他們有機會通過繪畫和做手工來表達自己。其次,在孩子創作時,父母應多給予鼓勵,杜絕採用自己主觀意願的想法去糾正錯誤,因為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感到氣餒,變得沮喪被動。即使孩子還小,但他們的繪畫也源自自己的思考和遵循自己的創作規律,父母應該積極認真地去觀察他們的作品,尤其學會用欣賞態度去對待。就算是孩子的東西只是塗鴉,也應該讓他們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很偉大的事情,並讓父母感到開心自豪。

給家長們的建議
CH:作為資深藝術療癒師,您可以給父母一些建議嗎? 幫助他們通過畫作去更好地解讀自己的孩子。KD:多注意自己看到孩子畫作的第一印象。藝術的感知,都與直覺有關,作為父母,也要學會聆聽自己在看畫時的內心感受,去洞察自己看到孩子畫作時頭腦裡自然出現的念頭和想法。去感知自己和孩子,而不是著急去評判他們作品的意義,一道連結你和孩子心靈的門就會自然出現。觀看孩子的畫作時,也可以多結合他們的年齡和實際情況,比如有些父母看到孩子畫的房子是歪歪扭扭時,第一反應就像去糾正並告訴他們房子是挺立穩固的,但這個搖搖晃晃的房子恰恰只是孩子這個年齡段有限能力能畫出的輪廓。
另外,父母也可以隨時藉助和幼稚園老師的溝通,來更好地解讀孩子,當然有必要時,可以去嘗試藝術療癒。

卡琳∙丹納克博士
德國著名藝術療癒師、著名兒童和青少年心理治療師
美國藝術治療協會ATR註冊治療師
歐洲各大藝術療癒專業協會會員
曾就職於德國科隆大學和柏林藝術大學
現任德國柏林白湖藝術學院藝術療癒專業教授
25年間,培訓了大量藝術療癒師,並在美國、英國、法國和義大利等的國家和國際培訓機構任教
藝術心理學和藝術療法應用是她的專業領域
資訊混亂的時代
我們提供完整的邏輯教育諮詢
讓孩子避開知識偏食的誤區
我們提供完整的邏輯教育諮詢
讓孩子避開知識偏食的誤區

洛特專業教育團隊
為孩子們量身打造學習路徑
聯絡我們
為孩子們量身打造學習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