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犯錯也是一種成功




有多少時候,我們會因為恐懼重新縮回自己
的「舒適圈」?有多少時候,我們會因為害怕犯錯停滯不前?這樣的感受,你一定不陌生,或者害怕犯錯已經成為一個習慣,又或一個機會,讓你錯失寶貴的機會,與心儀的工作擦肩而過,甚至錯過合適的戀人抱憾終生。歸根結底,「不要犯錯,犯錯會吃虧」的教育從孩童時代就在我們的心智根深蒂固。仔細回憶一下,你就會發現,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當孩子所為與成年人的期望值或價值觀相違背時,總是難逃懲罰或責難,而恰恰是這樣的經歷,削弱了孩子的自信心,甚至抹殺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眾所周知,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這個以分數論成敗的社會,成績差的孩子犯錯往往更容易受到懲罰。 然而,錯誤的寶貴就在於恰恰是學習萬物的基礎。德國學習教育學院的馬庫斯翁克利希認為犯錯是最寶貴的成長體驗,並大力提倡我們已有的教育體系應該創造並鼓勵一種新的「犯錯文化」。
 

馬庫斯曾收到一封有趣的電郵。一位老師提起班上一名11歲的學生,每一次老師提問,他都會積極地舉手,且非常自信地說出自己的答案,可他每次的回答都是錯誤的。這封郵件最有意思的地方是,通常很多老師都會對這樣的學生感到頭疼,而寫郵件的老師卻為此特別開心,且以他的學生為榮。顯而易見,這個學生對犯錯沒有絲毫的恐懼。
 
那位老師在郵件中解釋,他之所以覺得這個學生很了不起,是因為他的大多數學生都非常害怕犯錯。他發現,越是高年級的學生,越是害怕犯錯,於是很多學生因為害怕給出錯誤的答案被人嘲笑,而變得越發緘默。尤其令他感到難過的是,有些很聰明的學生,筆頭能暢所欲言,卻選擇在交流中保持沉默。

 
這封郵件引發了馬庫斯對「恐懼錯誤」和「犯錯文化」的思考。 他發現,學校陳舊的體制和家長「禁止犯錯」的教育是導致孩子恐懼錯誤的主要原因。
 

學校教條的管理機制,著力抓教學品質的老師,都是導致孩子恐懼犯錯的誘因。 在很多人的認知,錯誤常常是和分數聯繫在一起,大家刻板的印象會認為,通常愛犯錯的人,成績都很差,因此避免犯錯去解決問題成為很多人的習慣。 但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你無法在製造問題的同一個思維層次上解決這個問題。」犯錯,正是通向成功和無限可能的必經之路,製造錯誤、識別錯誤、修正錯誤,正是用創造力解決新方案的能力,這種勇氣不應該被懲罰,應該收到鼓勵並建立相應的獎勵機制。 德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特奧多爾馮塔內意識到:如果你停止犯錯,你將一無所獲。
 

事實上,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犯錯在不同的年齡段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馬庫斯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上小學前,每個孩子天天都有問不完的問題,他們藉由提問來發現自己的新技能,由通過尋找答案來解鎖自己的新能力,每個問題對他們而言就像一個趣味十足的偵探工作。這個階段,他們從來不怕犯錯,甚至敢於犯錯,即使犯錯也絲毫沒有「內疚感」或「慚愧心」,反而犯錯成為他們學習和適應環境的最佳方法。當他們進入學校,孩子們第一次懂得「犯錯可恥」或者「禁止犯錯」這個道理。 試卷上紅色筆跡的打勾畫叉,就是現有「犯錯文化」的最好例證。 於是孩子開始避免犯錯,甚至編造各種藉口逃避所有犯錯的可能性,這種習慣伴隨成長一直到成年。「我不會算術」,「我不懂這個東西」,「我在人前不善言辭」,「這不是我擅長的」等等,這樣的典型措辭在生活中你一定不陌生,它們大多來自兒時的負面經歷。
 

馬庫斯鼓勵教育工作者首先敢於帶頭試錯。 現有的教育體系缺乏的就是培養學生帶著好奇心去學習,反而過於注重營造學習的氛圍,即任何錯誤都會被視為是有缺陷的不足。但事實上,從生活實踐中,我們能意識到,錯誤是極其寶貴的。 回想一下,當初孩子蹣跚學走路的時候,你會因為他的跌跌撞撞,摔倒或者不敢邁出第一步而責怪他並禁止其犯錯嗎?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每一個年幼孩子能穩步向前,都源自他不斷地跌倒爬起,在反覆試錯中重新開始,孩子從不會因為害怕犯錯而膽怯。 這恰恰「犯錯文化應有的價值,試錯是嶄新的學習理念:嘗試、犯錯、創新,孩子們從中學習,一次次優化過程,這遠比給予他們定式的對錯要更有效,也能更好地保持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即便如此,隨著年齡增長,還是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害怕犯錯。 丹麥教育家海蒂英格曼楊森發現,其實人早在幼兒期3-4歲時就開始害怕犯錯。 如果在成長過程中,不加以良性的引導,會導致人成年後錯失許多機會,或許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輸在起跑線上。而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很清楚,當我們第一次做某件事情,或接觸某個東西時,犯錯是在所難免的,也恰恰是進步和創新的途徑。
 

在歐美社會中,責備文化是主體,這一點應該同樣適合於東方文化下的社會與國情現狀。 這種文化意味著,犯錯會讓很多人感到尷尬。 而馬庫斯宣導的新犯錯文化,其核心是將錯誤和犯錯看成是積極的學習方法,將舊有因犯錯導致的「責備文化」轉變為積極的犯錯文化。他引用埃爾克蘇特科普夫的著作《在錯誤中學習》的理念,認為以下四個方面在「新犯錯文化」中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
  1. 尋找犯錯原因而非造成錯誤的罪魁禍首
面多犯錯者和錯誤,我們首先要學會改變看待的視角,不再把犯錯的人看作主題,而是關注問題本身,用思考是怎樣發生的取代原有的是誰犯了錯的固化思維。
  1. 犯錯旨在改進而不是懲罰
在積極的犯錯文化中,錯誤是有建設性價值的,無關賞罰分明,而是針對問題改進過程,創造修正方案。與其聲討這種錯誤會導致的後果,不如嘗試我們如何共同修改錯誤
  1. 客觀對待錯誤替代情緒化指責
在積極的犯錯文化中,永遠不會產生負面情緒,而只是將注意力集中在導致錯誤的事實和原因本身。與其說「你犯這樣的錯誤讓我生氣」,不如嘗試「解決方案裡包含了如下不足」
  1. 將立場從相互對立到相互共情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樣的換位思考可以有助於孩子在犯錯時獲得平等的理解,在尊重中茁壯成長。與其說這種低級的錯誤怎麼會發生在你身上,不如嘗試這樣的事情發生了,但我們從中學到新的東西,汲取了教訓
 

犯錯也是一種成功,說起來很簡單,但需要我們每個人以身作則,換一種思維看待錯誤的意義,相信能為孩子營造一個積極的犯錯文化」



資料參考:
德國Akademie fuer Lernpaedagogik學院報導
原文出處:
https://www.akademie-lernpaedagogik.de/magazin/fehlerkultur-wer-hat-angst-vorm-roten-stift/
 


 
資訊混亂的時代
我們提供完整的邏輯教育諮詢
讓孩子避開知識偏食的誤區
洛特專業教育團隊
為孩子們量身打造學習路徑
聯絡我們